自2012年推行以来,英国政府的“GREAT campaign非凡的英国推广活动”——旨在促进贸易和观光的全球性倡议——已朝提升该国知名度、向全世界展现其非凡魅力的目标,逐步迈进。数百名备受瞩目的人士,从David Beckham到Richard Branson(知名企业家),都为此活动贡献了心力,而且开跑的第一年,此活动就为英国带来了五亿英镑的经济效益。英国王室成员也参与其中:哈利王子以一场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办的Sugar Loaf Mountain为此活动揭开序幕;凯特王妃则是出席了皇家艺术学院庆祝英国创意产业的招待会。
为肯定“GREAT campaign”的努力与成果,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让传奇摄影师David Bailey拍了一系列的肖像照。超过五十年的时间,堪称是英国创意之最佳范例的Bailey,捕捉过政治家、摇滚明星、权贵、弱势等各种人物的影像,而透过他的镜头,让世人看见了英国文化。当然我们都对英国王室的种种感兴趣,而这些由Bailey所拍摄的女王肖像也以其一贯的风格,人性化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以下是着名英国小说家Fay Weldon的分享,对老友Bailey所拍摄的女王肖像,以及它们所展现的非凡新英国,提供了她个人的诠释。
莎士比亚曾说“无法从一个人的面貌看出其心态”。但他生活在一个没有相机的时代,而且也没有David Bailey掌镜。Bailey的新肖像作品,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显现出的是诚恳、智慧、和蔼,以及过去这62年来英国立宪君主的意志力。
女王为此拍摄所配戴的珠宝是其充满感情的最爱:令人惊叹的蓝宝石镶钻项鍊和耳环,是父亲乔治六世于1947年送给她的结婚礼物。撇开它们的极大价值和美丽不谈,想像女王在家时偶尔会拿出来戴戴,感受它们对她的意义。相片中女王所穿的洋装则是由其私人助理兼设计师Angela Kelly所挑选。Kelly深知什么经得起英国大众的检视和期望:一切都得奢华得恰到好处,同时也得避免看起来太过华奢;而这就是了。
Bailey的反传统能量为绝无仅有的这次拍摄,激荡出不同的火花,拍出了最具现代感且最贴近人心的王室肖像。在女王陛下的脸上,我们看见了坚定、诚正、宽容大度,以及不做作的雍容华贵。Bailey让我们看见的不是一位高高在上的女王,而是一个熟悉、亲切且率真的有趣妇人,其自成一格的低调魅力,正是英国的特质。而她也是值得我们效法的对象。
Bailey是英国最有天赋和感召力的摄影师之一;他也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未来将是被视为定义现代英国的代表人物。我认识他很久了。从表面来看,Bailey和女王毫无相似之处。出生于工人家庭的他,在东伦敦的街头长大,而且动不动就回嘴,与女王谨言慎行、以沈默是金为原则的公众形象正好相反。但两人其实也有挺类似的地方:潜心观察他人的方式,以及于生涯的绝对奉献,各有各的职责所在,地位越高,责任也越大。他们都还没退休,仍持续发光发热着。他们也都懂得笑看人生。而且他们都是非常棒的英国人。
Bailey曾是崛起于六○年代,英国时尚摄影师新锐中的一流人才。他为世上最美的女人们拍过性感照片,而且他娶了当中的三位。以其为代表的迸发性创意能量,成为了摇摆伦敦Swinging London的典型特征。Bailey领会到如果能以全然不同的方式拍摄,让她从冷冰冰的衣架子,转变成充满生命力和情感的美丽女人,改变的将不仅是时尚。只要轻轻一推,一切就会往新的未来迈进。他当时没错,而他现在依然这么做着。
我知道这些Bailey所拍摄的照片与英国政府的官方推广活动相关连,它在告诉世界,我们英国人的一切都很棒(great)。但我认为他们是透过证明我们为何不需要自吹自擂,来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在视觉艺术、影视艺术、时尚、建筑、设计、文字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会为我们达此目的。这感觉有点像是在伦敦的十七世纪圣保罗大教堂内,有一块不起眼的石板,它是为了纪念在1666年伦敦大火后,重建圣保罗建筑师Christopher Wren爵士,石板上写着“若你在找寻他的纪念碑,看看你的周围便是。”当我们看着这些真的很棒的肖像照片,也是看着两位伦敦人的合作,一位是来自小巷的艺术家,另一位是女王,然后我们会瞬间明白,这就是迎接未来的英国新精神。
Fay Weldon的《Love and Inheritance》三部曲的最后一集——《The New Countess》(St.Martin's Press出版)已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