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当时的管乐团只是“附属”在球队之下的团体,所以校方并不重视乐团的演奏程度,只求声势浩大就好了,就连乐团的指导老师都只由校内既有的学科老师担当,所以学校管乐团的音乐水平长期以来一直无法提升,学生们也多不喜欢参加管乐团。但在一九二○年左右,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情形开始有了转变,大战的结束使得大量的军方乐团遭到裁撤,许多在军中受过音乐训练的退役官兵们,开始加入学校管乐团指导老师的行列。在这些专业音乐老师的训练下,学生们的演奏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有了显着的进步,让管乐团在运动场上场场精采的演出成功地炒热了每场赛事,也让管乐团开始受到校方、家长会及教育界高层的重视,加上美国国家音乐教育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Music Education)努力的争取下,管乐团终于在一九二三年得以正式和合唱团一同被列在各高中的“艺术必须选修课程”中,全美国所有的高中生们每天都须上一堂音乐课,而且音乐成绩必须列入期末学习总成绩的计算,管乐团从此在校园内稳定地扎根、茁壮。
正值校园管乐团蓬勃发展之际,美国的职业及社区管乐团却面临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危机,除了之前所提到军方乐团随着大战的结束遭到大量的裁撤,民间的管乐团也因着留声机的发明、电影工业的兴起以及爵士音乐(Jazz)的发迹,渐渐地失去社会大众的青睐,社区管乐团一个接着一个解散,而以往名震四方的职业管乐团也停止了大型的巡回演出,连带地影响到管乐器的制造工业。

这时开始受到教育界及家长们重视的学校管乐团,想当然耳成为了这波严峻寒流中的新契机,为了吸引更多的学校及学生们对管乐的喜好,乐器制造商于一九二三年在芝加哥举办了第一届的美国全国学生管乐团大赛,不过因为主办单位在极仓促的时间内筹办这场赛事,所以在比赛的报名作业、地点的安排、队伍起居的计划、乐曲的选择、评审老师的邀请及评分方式等等,全都状况连连、错误百出,可以说是一场相当失败的大赛,但是却让乐器制造商及音乐教育界看到了一个既有利于大量销售乐器,又可以同时推广优质音乐教育的“双赢”机会。
因为在这次的比赛中,各个参赛的队伍都背负了学校、家长以及地方上满满的企望来参赛,管乐团得到了从所未有的社会关注及支持,赛前、赛时及赛后都可以清楚的看到因着比赛所引发的“管乐热”,这让音乐制造商及乐谱出版商看到了无限的商机,而教育界也借由这场音乐比赛的盛事萌现了推广音乐教育最直接的方案,所以双方决定携手合作,继续并扩大办理全国学生管乐团大赛。他们不仅力邀当代最出名管乐指挥家,包括进行曲之王苏沙(John Philip Sousa)及管乐指挥大师歌德曼博士(Edwin Franko Goldman)等专业的音乐家担任比赛的评审,更拜托大师们和管乐指导老师们共同组成大赛规则制定小组,商讨如何借由订定参赛规则来提升学生管乐团的水平。有鉴于当时各地管乐团编制及演奏曲目的不完整,这个超级专业的决策小组,竭尽所能的整合教育界及音乐产业界的资源。经过数届大赛的实验及推动,终于在一九二八年将美国学生管乐团的乐器编制标准化,并订定了一套有系统并多元化的管乐曲目题库供所有的参赛队伍练习,优质的音乐教育开始借着管乐团大赛的推波助澜,深植学生的学习中。

尽管自一九三八年后因为参赛的队伍过多,主办单位决定将全国大赛改为“州际大赛”,大力支持并赞助各州独立举办音乐比赛,继续努力的在校园中推广管乐团教育。如今在美国的各级学校中,无论是公立或私立学校,管乐团都已经是最普遍的音乐团体,大型的学校通常还会有两个以上的室内管乐团(Concert Band),每一团的团员都是近百人的大编制。而为学校美式足球队伍壮大声势的行进乐团(Marching Band)更是高达数百人之多,可见管乐风气之盛、音乐人口之多,这是美国自一九二三年至今依然坚持推行“艺术必须选修课程”的硕果。
我常常想,一样是到学校接受教育,为什么美国孩子可以拥有一个正常并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借由学校每天提供的音乐课程来学习享受音乐所能带给人类的满足与喜乐,而我们的孩子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堂堂的音乐课被“主要学科”瓜分到名存实亡的景况,有些热爱音乐的孩子们还要冒着被父母、师长责骂及数落的困境,才得以勉强参加乐团的练习,心中真的为了我们的孩子感到不舍与不平。台湾若真要发展以艺术为根基的创意产业,我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改变,古代哲人说“音乐是灵魂的粮食”、“音乐可以帮助少年人养成高尚的品格”,而现代的科学也已经证实学习乐器是刺激脑部发育最好的方式,所以美育方面的均衡发展,是怀抱崇高理想及无限创造力的基石。看到美国广大的音乐人口及蓬勃的创意产业,实在不能不省思啊!